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七)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20-03-10 11:28:47 阅读量:

​为所当为     为所能为

2019年,《新闻编辑》课程获批山西省精品培育课程。在现阶段,课程组老师们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延期不返校,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他们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将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排列组合,与团队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课堂测试,充分论证自己本学期所带课程的主流技术手段。他们还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惠及到学院其他老师,录制了《EV录屏软件电脑端操作说明》分享于学院工作群。

通过改造课程知识点,力争在线上教学中营造更真切的“现场感”。利用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为学生筛选适合的、与教学配套的“网课”,有效辅助学生课外学习。

 但是,现实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缺乏真实课堂环境的约束,学生更容易分神;部分老师缺乏网络授课经验,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听课状态;软件技术和网络稳定等问题也为他们带来困扰。为此,《新闻编辑》课程组的老师们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授课安排:

一、致2018级新闻学子的一封信

“各位同学们,见信好!”以文字的力量传递教师的新学期问候。从心灵上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精心设计上课流程表

严格要求自己,提前一天将制定好的上课流程表在学习平台发布,学生查阅之后可以提前准备,不至于上课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三、打造课程特色:体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

(一)设置“三分钟播报”环节

设置本环节的初衷是:危难时刻是最好的教科书,唤醒同学们的责任、担当、大爱、战胜困难、顽强拼搏、报效祖国......是我们教书育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播报内容:关注疫情中的新闻报道、标题制作、媒体定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媒体内容生产规律与媒体伦理;疫情冲击下的文化娱乐产业;奉献与责任,大爱与大局等内容,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解读,传播正能量。以期鼓励学生克服困难、顽强学习、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三观。通过学生自主行动与老师点评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教育中,发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在有限的时间传播最大的信息量,所以严格控制时间在三分钟时间内(250秒到3分钟之内结束),不得缩时或超时,利用学习平台的弹幕窗口,师生实现有效的实时点评和互动。

本环节的设置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角度选取、评论分析、视频拍摄、视频剪辑等,体现专业的实践性。

从第一次课的分享效果来看,同学们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选题角度非常值得称赞,“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生存”、“我愿做一名志愿者”、“捐赠者的爱”等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担当,跨越空间,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

(二)每周阅读一本电子书

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为疫情期间倡导同学们“每周阅读一本电子书”变得切实可行。通过在每一章节里面链接大量相关知识点的电子书,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要求每人每周读一本,在下次上课前在学习平台完成读书分享,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言。疫情期间,课程较为宽松,同学们有时间和精力为自己进行专业知识积淀。

四、原创录课与在线教学资源相结合

对于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老师们录制课程教学资源,借助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将其他高校的同类优质课程中的精彩讲解以EV录屏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们。

五、建立多种教学平台

以学习通为主要教学平台,辅以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助手段,网络高峰期依然可以顺利实施课堂教学。

六、教学形式多样化

学生“三分钟播报”、教师视频讲解、自主阅读学习、章节测验、章节作业、电子书拓展阅读、观点对对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规避网络教学的短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七、教师同步提升

老师主动学习,不放过学校组织的任何一场培训学习,谦虚请教,让自己在以技术为驱动的网络教学时期不落伍。(文学院)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