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学思政工作推进会交流发言材料之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3 15:12:51
阅读量:
积极奋进,努力创新,有效推动思政教育工作
张莉
山西大同大学思政部成立于2013年,独立于2015年11月。短短5年时间,思政部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积极奋斗、共同进步。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全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既取得一些成效,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共同奋进,积极取得成效
第一,严格制定规章制度
“预知平直,则必准绳;预知方圆,则必规矩。”规章制度是一个部门的灵魂,能够保障部门良性运转。思政部成立以来,首先做的就是制定、规范、修正、完善各级各类制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竭力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制定和完善了部主任、副主任工作条例和职责要求、教研室主任职责和教研室工作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进修与研讨制度、部门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案、考试制度等,严格要求按照规章制度管理,不断使思政部按章程办事、按制度行事。例如考试成绩输入。集体阅卷后,任课教师输入成绩,点击暂存;接着由指定教师核对,确认卷面成绩与输入成绩一致,保存打印。这种管理既避免成绩输入有误,也防止出现改分现象。成绩公布后,学生如有疑问,可以查分。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要营造严谨治学的教学氛围,又要创造公开透明的教学环境。
第二,大力推行教学改革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部在学校立德树人方面占有的地位不可替代,因此教学工作也就成为思政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些年,思政部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促进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门课程都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程的每个老师都承担了相应的章节,承担了编撰课程教案、课件以及教学设计等任务,而且教研室主任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成果的编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政部的整体教学工作有了极大的推进和改观。其他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分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最早实行了专题教学。此外,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姬翠梅老师率先开展了翻转式课堂教学改革。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种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加了生机与活力。
各门课程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生动教学内容起到重要作用。各门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专题教学、经典导读、视频案例、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正确处理了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深刻原理与鲜活案例等的关系,有效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门课程都涉及到思政综合实践教学。每门课程涉及到四次实践教学内容,学期初每门课程规定一个统一的实践教学主题,其余三个主题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完成。每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给出相应的成绩。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束后,学生撰写一篇约3000字的实践报告,教师给出学生思政综合实践课的最终成绩。实践教学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已经建立了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预计建立十1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外,我们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经费,筹建了校内实践基地,包括党史党情体验馆、理论素质提升馆、思政课自主学习馆和兴趣爱好互动馆。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党史党情的体验、经典理论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既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才成长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硬件设备基本齐全,等待场地安装,购买相应的软件即可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为止省内唯一一个校内实践基地,将极大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
第三,积极促进科学研究
“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与科研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为了提高思政部的整体实力,我们有效组织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指导教师积极申报各级课题,而且引导教师主动撰写各类文章。近些年,思政部教师申报的课题逐年增加,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教学科研团队初步建立,教师的研究方向逐步确立,这就使每个教师都投入到专项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之中,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目前,思政部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初步建立了四个教学科研团队,每个教学科研团队以研究方向为标准下设较小的教学科研团队,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相得益彰。在各项制度和各项考核的要求下,教师们的科研主动性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教学促研、科研兴教的局面。
从总体上看,教师们把教学和科研融入了工作和生活,能够主动关注学术前沿、研读学术经典、了解教学动态、提升教学技能。本学期,思政部把周五上午确定为“读书日”,确定不同主题,选取不同内容,逐步将集体学习的方式常态化、制度化,大力提高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思政部坚持自愿结合、优势互补原则,鼓励每个教师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努力营造“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的氛围,积极拓展每个教师的发展空间,促使教师们能够在团结和睦、协力合作的环境中提升理论修养、专业素质、教研能力和综合实力。
第四,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政部一直倡导“请进来,走出去”原则,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教师们做学术讲座。同时,也选派教师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不断开阔眼界、拓展视阈,充分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除教育部、教育厅和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思政部鼓励教师以文参会,积极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研讨会议和教学研讨会议。自2013年,思政部共派出40多名教师参加了90次余学习培训。今年8月,思政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作,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讲”研修班。明年预计举办全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以后力争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或教研会议。术会议或教研会议的举办或参与,既增强了教师们的学识、激发了教师们的兴趣,又提高了思政部的声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2016年以来,政法学院的部分老师加入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煤炭工程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也划归到思政部,思政部的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得到明显加强。目前,思政部是一个拥有42名专职教师的教研部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师结构不断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思政部的发展受到既有条件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思政部现有专职教师42人,从职称结构来看,教授2人,副教授17人,讲师21人,助教2人;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2人,硕士26人,学士14人。由此可知,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较少。从2013年至今,思政部没有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致使师资队伍人员老化、梯队结构不合理。
第二,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奖惩机制和进退机制,教师们缺乏紧迫感和竞争力。积极进取的教师少,消极懈怠的教师多,尤其是年长的教师缺乏进取之心。大多数教师没有将压力转变为动力,仍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维持现状。虽然偶有威胁感,但只有心动没有行动。这样的现状导致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提出的建议和应对的措施
第一,制定人才引进机制
学校应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能动性,鼓励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完成本部门的人才引进工作。
第二,制定奖惩机制和进退机制
学校应制定和完善奖惩机制和进退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竞争力,促进各类工作人员发挥才能,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思政部将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严格遵循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努力提升教研实力,持续保持发展态势,努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力争使思政部成为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