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学思政工作推进会交流发言材料之五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3 15:24:53 阅读量:
构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全域覆盖机制 做好学生引路人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张晓世

    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导和基本定位。外国语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政工作,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教育机制、提高教育效果作为确保学院稳定和教学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学院师生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在此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简要汇报,请大家指正。我的汇报分为三个部分:目标任务、工作方法和今后工作的一点思考。
    一、目标任务
    出台了《外国语学院思政工作方案》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布局,两手一起抓。提高全院干部、教师做思政工作的能力,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构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全域覆盖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阵地建设工作,将“线下”教育活动与“线上”引导相结合,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二、工作方法
    在宏观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队伍建设等全过程。在微观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特征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具体采用因势施教、因群施教、因业施教、因人施教四种方法。
   (一)因势施教。以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事件为契机开展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激发教师、学生荣誉感和使命感;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喜迎十九大等,学院都以宣传栏、微信平台、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形式举办教育活动,有效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利用期末考试设立诚信考场,强化诚信心理,巩固诚信教育成果,以点带面促进学院考风根本好转。通过为新生举办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集体性文体活动,促进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的形成。
   (二)因群施教。外国语学院教学语言有英语、日语、俄语、德语等多个语种。语言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的,都必然附着并传递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会给学习者的知识信仰体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语种、不同年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调研,归纳分析群体类型、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针对学院女生多的情况,开展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问题调查指导工作。发挥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的网络舆论引导作用,开辟专栏,利用他们的所知所学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美好的网上精神家园。组织乒乓球、网球、学唱校歌、立足岗位争做“四有教师”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凝聚教师向心力。
   (三)因业施教。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上半年,学院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外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进行了两个月的研讨与交流,并召开了两次分享大会。四个系部老师们从“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公共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当前面临的问题、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从教师、教材、课程、学生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把德育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有机结合;从历史、国情、文化差异、时代发展和培养人才的辩证关系探讨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做法。活动的开展对学院教师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了协同效应。
   (四)因人施教。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道德提升。学院对特殊贫困学生实施助学金直通车,对生理残疾、有明显心理问题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建立一人一档,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解决并跟踪解决效果,谈话有记录,解决有方案,效果有反馈。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爱护中发挥教育功能。
    三、今后工作的一点思考
   (一)构建全员协同机制。通过队伍建设,将学院党政干部、专任教师和专兼职政治辅导员“拧成一股绳”,通过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形成合力,为思想政治工作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主体保障。
   (二)构建全力协同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必须构建校内校外合力机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两者有机融合,有助于打破单兵作战的局限,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建立起学院与家长的有效交流机制,通过开展家长会议、家庭教育咨询和家校书面联系等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家”与“小家”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通过创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入企业、深入农村、踏入社会,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四)加强学院文化品牌的打造,提高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意识和能力,以文化涵育德行、以文化引领风尚,营造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整体环境。
 
                                   
                                         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

传真:0352-7158137

晋公网安备 14020002000134号  晋ICP备11005719号-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