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见证的,正在感受的,即将拥有的,一路走来,因为学生,岁月里才有我们共同的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担任专职辅导员以来,我始终坚持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去。
一、我的工作特色
1、贴近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大到职业选择困难,小到宿舍同学吵架,都会想来听听辅导员老师怎么说怎么想。在工作中,我坚持用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来教育学生,学生都亲切地叫我“丽姐”。
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在今年新生的第一次班会中,我说过,“我希望自己可以是那个当你们遇到困难可以支持你们的人,当你们存在疑惑可以帮助你们的人,希望你们在这四年里的收获比我当年所得到的更多,也让我和你们一起在这四年里收获更多。我相信大学梦的实现会把你们继续引向你们各自的最终理想,希望你们之后的每一步和你们过去的每一步一样的坚定沉稳,一样的信心百倍”。我感受到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对辅导员的信任,他们殷切的笑脸和认真单纯的眼神,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这份神圣又可爱的事业。
2、破译学生心理密码,读懂学生心理需求
学生的需求就是学生工作的主题。自踏上辅导员岗位的第一天到现在,有一个关键词伴随我的全部工作时光,这个关键词就是学生。离开学生我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每个学期,我们学院都坚持主题班会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工作两年多,有100余次谈心谈话,在班会互动及谈心谈话中,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借助一定的案例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做到未雨绸缪。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帮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事儿”变成“正在做的事儿”。因为学生工作的责任就是为同学们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与互动中找到方向,发现自己,建构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3、不忘初心,坚持身教大于言传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工作之余,我学习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考取了职业生涯规划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坚持言传身教,做学生成材的引路人。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社会实践,让大家在尝试中邂逅更好的自己。今年三月,我也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第五届山西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并获得了金奖和《案例分析》环节单项第一名;四月,我又代表山西省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二赛区复赛,获得了三等奖。在备赛和比赛中,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给予我大力支持,我全力以赴,让学生备受鼓舞。
二、在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与方法
现在的同大,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每一位领导和老师都尽职尽责,心系大同发展,积极作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当“四有”好教师,争当时代呼唤的工程师,争当乐于奉献的服务员,争当学校改革建设的排头兵,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同大、智慧同大、强力同大、和谐同大。
在两年的工作中,我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但也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1、自身素质及辅导员相关知识还有待提高 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我领略到了业内领航者的工作风范,也深深感悟到,和学生生活在同一频道,与学生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才能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地入学生之脑,走学生之心。辅导员要想帮助学生戴正帽子,扣好扣子,理顺领子,撸起袖子,就要明确方向,夯实理论基础,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术思维,注重素材积累。
2、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矛盾的内容上分析,以前“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彻底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藩篱,教育主客体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育空间发生了转变,单项灌输要转向双向互动,教育影响力和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要求得增加。
所以,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这就是一个“1+2+X”的问题,以后我需要在1和2的基础上的精耕细作。
辅导员工作中的“X”就是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辅导员要做的工作。具体而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意识形态工作三个重点领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在“创新”上做文章,推动内容创新、渠道创新、方法创新,加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则是坚持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双管齐下,做好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3、当好党中央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最基层结点
原来的工作中,在党建方面有些欠缺。通过今年的两学一做、三基建设、维护核心,见诸行动等,我深切地意识到辅导员岗位虽小,责任重大。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应认清责任,当好党中央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最基层结点。就像渔网的绳结一样,只有每个结点都结实可靠,才能带领学生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结成一张网,画好同心圆。
4、转变工作职能
两年的辅导员工作让我明白我们应始终拥有满满的正能量,同时我们的工作职能也应从“消极防御,管理至上”向“主动领导,服务至上”转变,在学生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敏感性和前瞻性,防患于未然。辅导员的重心不是在学生违纪后的处理,而是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引领,这才是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职责确立的根本。我们要坚持一条底线“良心”和“责任”,做到“无私”、“无愧”,就能“无畏”、“无惧”。爱学生,才能无怨无悔地投入;尽责任,将爱转化为对学生的引领;用智慧,点迷津于困惑。
三、总结工作创新经验做法——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政治引领
思政引领就是要宣扬正义,鼓励正义,要想坚守社会正义,就要让学生形成社会合力,用自己的小磁场和正能量影响身边的一批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发声的网络自媒体时代,我们应该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要跟上技术进步与话语情境的变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等交流,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热烈互动。实际工作中,我用学生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和他们对话,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解惑,陪学生成长,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春风化雨中变生硬为柔软,变尖锐为温和。工作两年,在文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帮助下,我策划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浇灌生命之花,遇见更好自己”、“最是书香能致远”等主题,在班会中积极传播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班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班会中,我总会告诉学生,“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作为一名专职政治辅导员,我在工作中积极践行“四个度”。即信仰高度——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深度——耕读马克思主义文本;知识温度——宽阔的知识面和生活阅历;现实温度——有激情、正能量、接地气。
在学生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灵魂感染灵魂,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思想教育思想,用情感影响情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既要做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红蜡烛”,更要做照亮学生的“启明星”。